极致的日本养老产业,几十项细节让中国惊呆!
(下篇)
大家好,本篇我们从安全和关怀的角度继续昨天的介绍!
安全
老人因行动不便,视力不好,腿脚不灵活等影响,动作及反应能力大大下降,易发生危险,所以日本的老年住宅 在安全防护上也下足了功夫。
1. 电器、插座及开关位置

大家都容易忽略的开关和插座位置,其实也是我们要注意的重点。一般家庭里开关的高度是120厘米,但对于老龄人是感觉高了的。所以日本开发商将高度降低到90~100厘米左右。
2. 过道和扶手

有数据统计显示,约有三分之一65岁或以上的年长者因跌倒导致受伤。在这方面,日本开发商也考虑的很全面,过道、家具空间的宽度需要满足78cm以方便老人移动,若有使用轮椅的老人则应在80cm以上。
其次,日本的养老住宅在走廊及拐角处都设置了水平扶手。通用的扶手是圆柱形的,直径以3.5cm最为舒适,太宽难以把握,太细反而给人不可靠的感觉。

而根据实验者手指厚度的分布数据:扶手和墙壁的间距=手指直径*1.5(安全率)≈38mm。

3. 无障碍地面
养老住宅中摒弃高低差或门槛石的存在,选择只有上吊轨的移门。如果实在因台阶设计问题,则采取过渡段解决。

4. 防滑地砖、地板

厨房及卫生间等有水的地方会使用防滑材质的地砖或地板,另外抗污也是一方面,易清洁对于老年人来说相当重要。
5. 家具高度及防护处理

设计时避免高空收纳,另外凳椅子高度设置合适并尽量配备扶手。椅子或沙发稳固放置,座面高度以老年人上身与大腿能呈垂直角度为宜,座面若过深,则放座垫来改善。另外,设置椅背与扶手以协助老人起身。
6. 卧室及夜间照明

智能吸顶灯 几个特点:小夜灯功能、遥控器控制、寿命较长。

夜间照明灯:老人夜起时避免深夜走廊或客厅黑暗(包括增加扶手)。
7. 浴室安全

直入浴室的话浴室门至少需要75cm,如果需要迂回拐弯,则至少80cm。
另外在出入口会设置直接抓取的扶手。

传统的浴缸常见的深度大约60-65cm。如果在固定的地面上,进入浴缸有很高的横跨高度。随着年龄的增加,很容易打破身体的平衡,常委坐也易趋于疲软。当进出抬起脚达到腰高,则老人会增加跌倒的风险。从地面到浴缸边缘的高度为35~45cm是最容易出入的,浴缸的深度约50cm左右。

另外,急剧的温度变化对心脏会受到刺激,这是国内少有预计的。寒冷的冬季,由于室内外温度急剧变化,容易引发“热休克现象,血管显著伸缩,血压和脉搏大幅变动,容易有脑梗塞 和脑溢血 等危险状况。特别是浴室、卫生间、脱衣室等地。
所以,选择「地暖和「暖风机等等预先提温后使用,可以使起居室和浴室的温度差消除,这也是非常重要的!

8. 厕所安全
老人的如厕时间较长,久坐会使得腿脚无力,在马桶旁边设置扶手,不仅仅是给老人心理上的安全感,更能在老人站立时帮助他们。
传统马桶较低,老人站立起较费力,所以用辅高坐垫来增加5cm马桶的高度。

厕纸的位置同样重要。厕纸如果离身体太近,则需要身体扭转向一侧;厕纸如果离身体太远,身体需要前倾去才能碰触,易发生摔倒。

9. 厨房安全

炊具:老人在面临失火的情况下,应急能力比不上年轻人,所以,选用带有安全装置的燃气器具,以避免忘记关火导致的危险。当然,最好选择一款好的电磁炉,、这样就没有明火、煤气泄漏等潜在危

橱柜五金:橱房吊柜使用升降类五金,这样能减少踮起脚时平衡不当的危险(避免爬高),设计时以方便拿取为首要考虑。
关怀
老年人需要被关怀,不管是物质上的还是精神上的。在让老人生活得舒适的同时,也要让他们的娱乐生活和精神层次得到满足。
1. 室内照明
随着年龄的增长,视力会逐渐减弱,因此,年轻人觉得合适的光亮,对于老年人来说是暗淡的,也因此老年人需要更亮的照明。

正常房间的照明,老年人需要50~250xl。

阅读时的照明,老龄人需亮度600~1500lx(年轻人的两倍左右)。
2. 色彩搭配
合适的颜色搭配不仅能提升空间效果,还能改变人的心理和生理状况。

根据颜色的不同,房间的感官和心情得以变化。运用这些用途,优化色彩组合,能够最大限度地利用颜色效果,来创造老人舒适的住宅环境。比如“米色”是最接近皮肤的颜色,最易使人感觉放松,所以很多布类沙发、榻榻米则多用于此。
3. 宠物的卫生及安全

宠物的陪伴能让老人们摆脱孤独,感受到温暖。
4. 常回家看看

说了这么多,其实最有效的关怀还是家人的陪伴,有句脍炙人口的歌唱到:“老人不图儿女为家做多大贡献呀,一辈子不容易就图个团团圆圆”,这首歌描绘了一个温馨美满的家庭画面,相信大家看到歌词就情不自禁的哼唱起来。
结语
养老是一个避不开的话题,因为每个人都会老去。日本通过多年的老龄化研究,总结出这些为老龄人考虑设计的住宅细节,我们在惊讶的同时更应该学习借鉴。
资料来源:知乎(网)
原文链接:https://zhuanlan.zhihu.com/p/51122152
收录时间:2025年03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