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日健康产业合作大有可为
—— 博鳌亚洲论坛举办中日健康分论坛
(2025年)7月24日下午,中日健康产业国际合作圆桌会在博鳌亚洲论坛全球健康论坛大会2025年北京会议期间举办。博鳌亚洲论坛秘书长张军、日本驻华使馆首席公使横地晃以及中日政商界代表出席。与会嘉宾围绕老龄化应对、数字健康治理、医药创新合作等议题展开深度对话,共同探讨加强中日健康产业国际合作的思路和路径。

张军表示,推动健康领域的国际合作,中国和日本有理由、也有条件走在前面。中日双方都高度重视健康领域合作,新形势下,加强中日合作既可更好惠及两国及两国人民,也有利于促进双方人文交流,增进中日友好互信,为两国关系健康发展作出贡献,也将为区域合作树立良好榜样,为落实可持续发展目标带个好头。
张军为中日在健康领域合作提出四点建议,一是确定重要关键领域。双方同为老龄化突出的亚洲国家,在老龄化的健康服务方面,应该加强合作。二是联合应对重要公共卫生事件。三是开展联合研究。双方可以发挥各自优势,对卫生健康领域的前沿问题形成整体合力。四是建立机制化平台。有针对性地加强对接,为双方合作提供更有力的技术、数据和信息支持。他特别呼吁地方政府突破政策局限,企业主动推动产业对接、技术对接和市场对接。
横地晃指出,健康产业需全球协同应对挑战。日本老龄化不断加剧,日本为此很早就设立了全民皆保险的制度,在卫生健康领域贡献了自己的力量。日本和中国是位于亚洲的邻国,文化相近,双边关系重要。在卫生健康领域,需要两国携手向前,共同解决相关难题。本次圆桌会正是落实两国领导人去年会晤相关成果的一个具体实践。
与会代表希望中日健康医疗数据能够跨境分享并协同政策。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管理局局长傅晟表示,博鳌乐城正在构建不转移本体的可信数据空间,支持跨国研究。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执行役常务、中国总代表兼日立(中国)有限公司董事长明田笃弥表示,外资企业难以直接获取中国患者数据,建议建立跨境数据可信空间,推动病态预测技术落地。泰尔茂(中国)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矢野晶靖表示,居家医疗设备可提升老年患者用药便捷性,提出“器械+药品”融合方案,期待与中方药企联合开发,共建亚太医疗器械标准体系。广州医药集团有限公司总会计师唐和平呼吁扩大中医药出海政策支持。株式会社津村执行役员、天津津村制药有限公司董事长张立弦建议医药研发双向赋能,强调标准协同,通过汉方药共享老年病循证医学经验。日本贸易振兴机构(JETRO)北京事务所副所长山本谕表示,中国的健康养老产业未来将有巨大市场,日本贸易振兴机构将一如既往支持日本企业在华发展。
与会代表希望中日企业展示合作深度与创新模式。傅晟指出,博鳌乐城医疗先行区是目前中国唯一的医疗特区,允许境外上市但国内没上市药械在乐城特许使用,并实施零关税。日本武田制药的孤儿药已通过此路径进入中国,建议日企以乐城为桥头堡利用乐城通道进入中国市场。欧力士大中华区董事长刘国平表示,欧力士正在打造的大连国际医疗综合体引入“医疗+康养+保险”日式模式,盘活现地存量资产,为推动中国城市更新和康养融合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借鉴。他建议深化康养产业融合创新,加快长护险等制度建设,通过金融工具激活产业现金流。威斯克生物医药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副董事长刘瑾建议设立中日科创基金加速成果转化。中国生物制药有限公司副总裁靳松表示,中日共通的疾病谱系为合作奠定基础,旗下中日合资企业泰德制药已成合作典范。北京奥达智声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张博建议中日双方有很必要通过医生、工程师、学者、教授多个维度密切交流,切实推动两国健康产业发展。圆桌会主持人、新华社高级记者、经济参考报编委、新华社“新华健康”信息服务平台负责人王小波表示,中日合作需突破三重对接:从政府层面推动医保、药监政策协同;从企业层面探索技术合资与市场共建;从学术层面联合开展老龄化课题攻关。
与会代表一致认为,在全球健康产业链重构背景下,中日健康产业合作正从单一技术引进向全生态协同升级,为亚洲健康治理提供新范式。期待中日在医疗健康领域的合作能够促进亚洲各国在该领域的合作,为实现联合国的可持续发展目标,也为构建亚洲和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贡献。
资料来源:澎湃新闻(网)
原文链接:https://m.thepaper.cn/baijiahao_31256149
收录时间:2025年08月0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