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jpetr2009@126.com 010-6543-6703     159-1070-3404
【养老星火】乐LINK养老研讨丨“万里相隔、飞虹一渡”中日专家对话—探讨日本养老的AB面线上研讨会圆满举办


QQ截图20250725125213



【养老星火】乐LINK养老研讨丨

“万里相隔、飞虹一渡”中日专家对话

----- 探讨日本养老的AB面线上研讨会圆满举办











    2025年1月20日下午,一场跨国界的在线论坛紧密凝聚了中日两国养老服务领域同仁的心。本次中日社区养老线上研讨会以“借鉴日本养老发展经验,探讨中国银发经济发展思路”为主题,由北京日本文化中心(日本国际交流基金会)、北京市老年学和老年健康学会银发经济分会以及乐LINK养老助推器工作室共同主办,北京市老年学和老年健康学会担任指导单位,研讨会由乐龄社区养老创始人、乐LINK养老助推器工作室发起人王艳蕊担任主持,邀请了东京大学名誉教授秋山弘子,日本Well Aging协会会长小川利久先生、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健康学院副教授谢立黎、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公益研究院助理院长成绯绯、北京孝宇养老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洋、北京本应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兼CEO曹凯等六位中日专家发表主题演讲。来自中日两国的200余位养老服务从业者在线参与了此次会议。





乐龄社区养老创始人、乐LINK养老助推器工作室发起人王艳蕊


    在全球老龄化的趋势下,中国和日本都在积极探索应对策略。日本,作为亚洲老龄化程度较高的国家,其在养老服务领域的先进经验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参考。主办方策划本场研讨会目的是共同探讨银发产业的发展趋势,寻找新的合作机会,促进两国在该领域的深入交流。

    本次论坛历时四个小时,分为上下两个半场,中日专家交替发言,每轮发言完毕,安排提问与互动环节。听主题演讲的同时,中日两国养老同仁在互动区中热情互动、深入交流。


       直击会议现场


       日本国际交流基金会北京日本文化中心副主任野崎浩司发言





    日本国际交流基金会旨在通过国际文化交流活动,加强外国人对日本的理解,从而促进国际社会的相互理解,维护并持续发展良好和谐的国际环境。日本已经成为了 65岁以上老年人口接近百分之30的超老龄社会,中国也已伴随着老年人口的增加迈入了老龄化社会。人口负增长已成为中日两国的共同课题,在此领域,中日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合作越发重要。日本国际交流基金会北京日本文化中心衷心地希望通过本次国际研讨会,中日两国的专家和一线工作者们可以互相学习、交流研究成果。



   东京大学名誉教授秋山弘子发言





    老年人被社会孤立、越来越孤独已经成为一个全球化问题。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生活会产生许多变化,针对此问题日本进行了11次调查,沐浴、短距离行走、爬台阶是排在前三。70岁以后自理程度的降低会有较大的变化,长寿时代的新型生活方式、社会参与都需重新建制。相关数据显示,65岁-79岁老年人对于参加各项活动、社会参与的兴趣度更高,日本老人长寿时代有两个理念:活得越长工作的越长的“终身工作”理念、退休之后开启第二人生等于“人生乘以二”的理念,值得全球推广。人类将全面进入长寿时代,从提升平均寿命、健康寿命到提升贡献寿命,如何为老年人提供更充分的健康医疗生活保障与支持、确保社会为老人提供更多的社会参与的机会、保障老年人第二人生就业是当下更值得研究的新命题。



  北京孝宇养老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洋先生



    分享了去Aquamate养老机构、尾道市银发人才中心两地参观的四点心得;一是“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注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尊严;二是建筑设计充分考虑到老年人的身体特点和需求,注重无障碍设计;三是将医疗养老服务有机结合,为老年人提供全方位的健康服务;四是实施标准化、规范化的管理,注重服务细节和质量。


       北京本应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兼CEO曹凯先生




   分享了去日本参观多家科技企业的感受,总体感受是深刻而广泛的制度安排、系统的政策与措施、集体的同意与行动、个人的责任;日本对于养老的科技的态度,具象为“开放但谨慎”,一方面强调“不要失败,而不是成功”;另一方面,避免为了AI而AI,而是为了有用而AI,使用AI和机器人帮助老年人对抗孤独、丰富精神生活、提升生理心理的指准,同时也要规避AI的弱点及对人工智能对度依赖有所考虑。




        日本Well Aging协会会长小川利久先生




    养老是一个家庭问题,日本曾经出现因照护而辞职的社会现象,介护险出台使这一现象有所减少,科技发展及照护机器人的出现对这一现象扭转又有新助力。长寿社会中,如何让老人接受更好的养老服务、相对地尽量减少家庭养老问题对家庭成员的影响是全球性的课题。原居养老建一个成熟的社会支撑体系,可以让老人在自己熟悉地方、住在家里养老是日本社会中一种很友好的尝试;生命有尽时,但爱却是要贯穿人生的每一天,老年人的身体与生活是要融为一体的;临终护理是在生命最后一阶段仍然关注老年人身体与生活等多层需求的服务形态,推荐更多国家和区域参考借鉴。




        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健康学院副教授谢立黎博士




    日本研究显示,社会参考和营养、身体活动共同构成了健康长寿的三大支柱。其中,社会参与已经成为预防虚弱的重要手段之一。从个体角度来看,老年人参与社会活动可以维持社会网络、避免被社会隔离、预防虚弱以及实现个人价值,让长寿生活更有意义;从社会角度来看,开发老年人力资源、促进其社会参与可以促进健康老龄化和积极老龄化,有助于推迟使用长期照护服务的时间,缩减照护资金开支。特别是在一些照护资源稀缺的偏远地区,通过社区食堂、健康课程、社区音乐会等社会活动促进老年人社会参与,对于预防虚弱、减少照护需求具有更加重要的现实意义。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公益研究院助理院长成绯绯女士




         日本建立了多制度支撑、保险制与税收制相结合、分级主导等老龄社会制度体系;日本社会保障福利支持在进入老龄化社会之后大幅增长,为了促进医疗护理综合保障启动了多轮的改革;启动地区综合护理体系,以自助、互助、共助、公助等方式衔接及整合社区社会资源,以期达到养老服务效率优化与提升。中日两国在经济基础、老龄化规模与结构、制度体系和发展阶段等方面存在一定差异,但从老年人的需求出发,推进以自立支援和衰弱预防为导向的观念理念成为全民共识,以及“产官学民”落实机制等经验值得借鉴和学习。对比之下,更知中国长护险还需要很长一段路要走,社区各界还需要齐心协力、砥砺前行。



 资料来源:知乎(网)

 原文链接:https://zhuanlan.zhihu.com/p/19912270294

 收录时间:2025年07月25日

相关链接(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