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老龄化社会的社区规划研究
——对日本千叶县柏市丰四季台社区试点实践的分析(一)
本文节选自《北京规划建设》2017(5)
伊藤增辉 周燕珉 | 超老龄化社会的社区规划研究 ——日本千叶县柏市丰四季台社区试点实践
引言
中国正面临着迅速进入老龄化社会的问题。作为世界上最早进入超老龄化社会的国家,日本通过“民产官学”的跨体制形式,从城市到社区,在不同规划层面进行了诸多试点实践,旨在探求面向老龄化社会的城市乃至社区的可持续性发展。通过合理的社区规划布局,推动医疗、生活、工作相结合的社区重构建设,不仅可以平衡社区人口结构,提升社区居住环境质量,更为老龄人口创造了工作机会和生活保障,建立起以“居家医疗”“就地养老”等为主旨的城市社区适老化规划建设模型。千叶县柏市丰四季台社区是其中备受瞩目的社区试点实践案例,本文深入分析其规划和设施建设,希望能为未来中国老龄化社区的规划工作提供借鉴。
本期微信为文章的第一部分,主要内容是:研究超老龄化社会社区规划的必要性;选择日本作为研究对象的原因。
研究背景
2011年,笔者对日本社区发展的重要试点地区之一——千叶县柏市进行了考察。通过对丰四季台社区改造项目的考察,在了解日本的社区规划和开发手法的同时,对日本在开发中所采用的“民产官学”的跨产业联合工作模式有了较深入的认识。本文针对老旧社区改造试点的丰四季台社区,就考察所见、结合该地区近年在规划和开发上的规划和发展情况,分析得出中国老旧社区改造中值得借鉴的要点。(图1、图2)

图1 柏市社区开发模型(笔者拍摄,2011)

图2 丰四季台社区现状(以谷歌地图为底图由笔者制作,2017)
1 .研究超老龄化社会社区规划的必要性
»人类面临前所未有的老龄化问题
老龄化问题在今天备受关注。世界第一长寿国日本,在1947年男性平均寿命也只有50.06岁,女性为53.96[1],然而2015年男女平均寿命已分别达到80.79岁和87.05岁[2],70年间平均年龄增幅超过30岁。同时,日本人口的老龄化率也从不足5%上升至26.7%[3],按联合国划定的老龄化社会标准,日本已进入了超老龄化社会(图3)。

图3 日本人平均寿命推移图
»面向超老龄化社会中国在社区建设上迫切需要采取对策
社区是城市的重要构成部分。研究社区在规划建设层面上如何应对老龄化问题,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化发展的关键点之一。
目前政府已充分认识到老龄化问题的严重性并采取了一些行动。推动新型城镇化战略即有相关考虑[4]——将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促进人口均衡发展作为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重要规划纲要内容[5]。住宅建设关乎民生大计,历来是政府工作的重点内容之一,其中社区规划又是住宅建设的基础。面对老龄化社会这一来得快、影响面广的新生问题,通过借鉴发达国家的老龄化对策,能够指导我国正确落地指导性规划纲要并快速建立应对老龄化问题的策略。
2. 选择日本作为研究对象的原因
»中日在老龄化社会进程上的相似性:快速进入老年化
在发达国家中,主要的老龄化国家包括西欧、北美和日本。依据联合国关于老龄化社会程度的三阶段评定标准:老龄化率从7%到14%,美国用了65年;西欧主要国家中,耗时较长的法国用了126年,较短的英国也用了46年,德国用了40年;而日本老龄化率从7%到14%仅用了24年,从14%到21%更是只用了13年。对比中国的情况,从7%到14%用了25年,从14%到21%推测仅需要12年。从老龄化社会的发展进程上看,中日两国呈现近乎平行的发展曲线,两国在老龄化发展趋势高度相似,具有可比性(图4)。

图4 世界四大人口国家的老龄化社会进程图
(资料来源:笔者翻译,联合国发布WorldPopulation Prospects, the 2015 Revision)
»中日在社区建设发展上的相似性:快速量化供给后的社区老化
分析中日两国在社区建设发展上的情况可以看到,日本在二战后为解决国民住宅短缺问题,结合城市经济高速增长的需要,于上世纪50~70年代,在大城市的近郊地带建设了大量居住社区。这些以“量”的供给为目的的社区在90年代开始呈现出社区老旧化、居民老龄化问题。对比中国也经历了类似的发展过程,随着经济的繁荣,从上世纪80年代全面改革开放起至本世纪初全国各地纷纷展开追求“量”的社区建设。按建筑年限推算,中国也有大量社区将面临老化问题(图5、图6)。

图5 改造前的日本柏市丰四季台社区(资料来源:谷歌地图)

图6 中国北京建于80年代的某小区(图片来自互联网)
下篇预告
本期文章一共分为四部分,我们将陆续发布文章的其余三部分,包括:丰四季台社区案例分析,社区规划内容的实施,丰四季台社区经验借鉴与展望。敬请期待!
微信编辑 / 丁辛宇
资料来源:搜狐网
原文链接:https://www.sohu.com/a/218688231_653061
收录时间:2025年10月04日